188看球网
  · 新闻资讯 〉人物写真
咬定乌金不放松
——记沈家湾煤矿采二队二组组长刘德文

作者:王龙辉  发布时间:2009/12/1   点击数:1241

无论是井下还是地面,不时都能听到职工们乐呵呵地在对他的津津乐道;无论是队干还是矿领导,更是对他赞不绝口——他就是沈家湾矿采二队二组组长刘德文。

多年来,由于用工制度的改革,一大批农民工纷纷进入国有煤矿,为祖国的煤炭事业增添了一支新的主力军。1971年生于永兴县樟木乡的刘德文同志,幸运地成了这支大军中的一员。

20049月,已经在当地的小煤窑做了8年的刘德文,经人介绍招工到了沈家湾矿,分配到采二队从事采煤工作。

初来乍到,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,与他做过的小煤窑相比真是天壤之别。从入井到工作面,就给人有了一种安全感。他只做了几天的小工,就萌发了当大工的念头。这想法刚一提出来,那一大串“本组的大工有的是,你也想当大工?”;“想得美,还是安安稳稳地做你的小工吧”等冷言冷语袭了过来。他不再说什么,只是每当在完成了做小工的本职工作时,做起了份外的大工活。一月,两月,他心甘情愿地成了候补大工。可拿的津贴费依然是小工费。几个月下来,无可挑剔地评上了先进生产积极份子。

经组员和队干的观察,他确实是块难得的好料,3个月后正式纳入了大工的行列。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,他工作的劲头更足了。由于该队是采六煤,各大工的分工不同,很明确,各管各一行,上兀梁的只管上兀梁,打顶子的只管打顶子,放顶的只管放顶。但他却打破了成规,上兀梁、打顶子、放顶、扒煤等,样样都干,苦活,累活抢着干,那里有困难,那里就有他的身影。半年后,又担起了组长的重任。

在带“长”的“官”中,最难当的莫过于组长了。冲锋在前不说,有时还得敢碰硬。刚当组长10多天便遇上了“刺”。有个专门在大巷推车的矿山子弟,从不肯上工作面,前任组长因他有一帮子人,怕惹不起,只好听之任之。这次,因工作面变化大,煤难得下,凑巧又有好几个组员没有上班,工作面急需人,他就派他到工作面去扒煤,那子弟眼一瞪,气凶凶地说:“老子从来不上工作面,你算什么东西,要我上?”见好言相劝无效,他也初生牛犊不怕“虎”,火了:“你今天非去不可,否则,就不要上班”。激烈的唇枪舌战后,那子弟自知理亏,不得不败下阵来,乖乖地上了工作面。不打不相识,从此后,两个人还成了好友,处处都支持他的工作。

一次上晚班,工作面“哗哗”作响,采区变化很大,突然来压了。他顿感不妙,赶紧叫组员全部撤退到安全地带,一清点人数,少了一个新工人。这时,采区的响动越来越大,但他还是顾不上自己的安危,毫不犹豫地冲上工作面,一把拉起正在找工具的新工人,连滚带爬地飞速逃离了险区。

今年6月,有处上山急需掘通,该上山淋水大,顶板破碎,久攻不下,进度非常缓慢,矿领导、队干一个个心急如焚。因发高烧正在打点滴休息的他知道后,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,拖着病体来到了排班室,毅然向矿领导和队干请战。见他这摸样,谁能忍心同意?他急了,硬是死缠硬磨,领导们还能说什么?只得违心地应允,并嘱咐,万一顶不住,千万别逞强,莫累垮了身体。他点了点头。

他当即组织人马投入了紧张的战斗。他一马当先,带着病体,顶着淋水,艰难地爬上了工作面。他又挖,他又爬,淋水夹着汗水,在身上流淌。手,起了血泡;血泡破了,顶子上,铁把上,都留下了鲜红的印记。碎矸砸在了他的右手上,鲜血直流,他只稍微简单地包扎了一下,强忍着疼痛,硬是装棚子4架。早上8点多钟下井,一直到晚上12 点多钟才下班。

第二天,依本画葫芦。第三天,顺利贯通。比预计提前了两天完成了任务。而他,却又重新病倒了。

技术革新,该队全部都是使用单体和兀梁,给工作面,给员工带来了安全的有力保障。去年3 

白沙信息版权所有手机访问 地址:湖南省耒阳市白沙路1号 邮编:421800
电子邮件: [email protected]
湘ICP备10202670号   湘公网安备 43048102000139号